作者 | 笑 笑
出品 | 投资人说(touzirenshuo)
为了能够重拾亚洲第一金融中心地位,香港政府这次跑出了加速度。
10月31日,香港金融科技周首日,香港财政司如期发布了《有关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宣言》,正式宣告加速进军全球虚拟资产业界。
对于内地市场持谨慎态度的DLT(分布式账本技术)领域,香港不仅要在国际上市上决战“Web3.0之都” 、“元资产之都”,而且希望通过NFT,推行“数码港元”,从而实现稳定的数字币。
除了大举推进数字型创新金融市场外,在传统金融领域,特别是港股市场,香港同样加大了改革力度和步伐。
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欧冠升强调说:
“连接资本与机遇是港交所的核心战略,为此我们致力进一步提升香港作为全球创新产业公司首选上市地点的地位”。
上周,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李家超在其上任后首份施政报告中不遗余力的着重强调全面提升香港金融服务竞争力:
港交所将于明年修改上市规则,为尚未达到利润和交易要求的先进科技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此外,港交所计划重振创业板(GEM)市场,为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提供一个有效的融资平台……
多重组合金融市场改革拳后,11月1日,港股在南下资金的鼎力支持下,实现了开门红,收盘时较前后一日上涨5.56%。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恒生科技指数盘中一度涨逾6%。
头部科技股强势反弹,美团涨6.81%,腾讯控股涨5.16%。
然而就在前两日,香港创业板指数(GEM)收盘时曾跌至32.55点,相比2007年时的最高点跌去了98%。
港股的涨跌牵动的不仅是股民和二级市场投资机构的心,而且牵动着科技企业及其投资人的心。
香港是否真能如众多VC机构所愿,起到降低美股上市通道受阻所带来的退出压力?
01 IPO缩水七成,港股如何确保吸引力
Wind数据显示,港股今年前三季度仅有55家企业成功IPO上市,较去年同期的73家减少24.66%;
IPO募集金额仅为73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885亿大幅缩减74.63%;
募资超过1亿美元(约7.84亿港元)的IPO项目仅有18家,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
数据来源:Wind数据
2021年之前,香港一直被称为亚洲第一金融中心,自2009年起香港交易所已经高踞全球IPO募资金额榜首七年。
然而今年上半年,港股却静的让人心慌,包括蔚来汽车、华新水泥、海螺环保、贝壳在内的四家“介绍上市”公司,香港新上市公司共有27家,募资金额只有区区197.34亿港元。
此外,9月21日《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发布的报告显示,香港的总排名为全球第4,被新加坡反超。
数据来源:Wind数据新加坡和香港的亚洲金融中心之争已经持续了数年,但近年来香港乃至世界的资源流向新加坡,却是实实在在的变化。2021年,在新加坡挂牌交易的700多家上市企业中,来自中国地区的企业占所有上市企业市值达到了15%。此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近四年,新加坡的家族办公室数量翻了16倍,增加400多间。2022年1-4月,新加坡金管局接到143间家族办公室申请中,63间来自中国,其中包括香港首富李嘉诚。
2022上半年,新加坡约增加2800位百万富翁,较2019年的1500人增87%,其中香港入境新加坡的人数较去年增长一倍。
目前,新加坡总富豪人数逼近25万,在全球百万富翁人数最多的城市中排名第五,仅次于纽约、东京、旧金山和伦敦。名单中,阿里彭蕾、迈瑞李西延、海底捞张勇等国内企业家的名字赫然在列。“现在香港公司的金融业务确实比较惨淡,之前公司只是在新加坡设立了分公司,今年公司打算将亚太地区总部从香港搬到新加坡。香港员工可以选择留在当地继续工作,也可以申请选择去新加坡”, 日本最大证券公司在香港地区的一位业务负责人告诉维犀财经。
近年来,香港金融机构频频在新加坡设立分支甚至外迁,给香港的金融市场带来的压力着实不小。对此,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10月9日特别发文表示,香港金融业规模比新加坡大,也有与内地和国际互联互通的优势;
香港在竞争中发展与成长,无须妄自菲薄,相信未来机遇大于挑战。具体来看,香港的金融服务市场规模优势依然明显,其经济贡献在2020年达760亿美元,相等于本地生产总值的23%,规模是新加坡的1.5倍。
2021年,港股市值超过42万亿港元、共有2500多家上市公司,分别比新加坡高出七倍及2.7倍;
港股去年全年总成交额为41万亿港元,为历年新高,与新加坡仅1.9万亿港元相比,高出超过20倍。
资产管理方面,2020年,香港的财富管理规模为1万亿美元,而新加坡是7900亿美元。
02 港 股,资本与科技的双重较量
通过联邦、政府、企业、大学和非营利组织四个部分,以及用户、市场、资本,美国构建起一个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
这一体系的底层逻辑用一公式可以简单概括为“经济科技创新经济 ”。
提高资本对于本国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2021年2月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发布的《重塑美国创新体系的五大核心议程》报告中,该机构认为美国为了升级自身的创新体系,需要三种资源的最大化:
人力、知识和金融资本。
纵观美国股市走势,不难看出,美股近10年来的牛市,基本上完全依赖于互联网科技股。
其中,2009-2018年涨幅前10的股票,科技股就占了7只,美国股市5大科技巨头“FAAMG”,就贡献了42400亿美元市值,折合人民币28万亿元,5家公司市值超过2018年A股总市值的50%。
无论美国对中概股的打压还是国外资本从港股回流外国,并不简单的是资本在割股民的韭菜,而是在“募资”以及“退出”这两个资本通道上,减慢中国科技创新公司孵化和发展的步伐。
不同于A股,港股是一个离岸市场。
这意味着港股其基本面由内地经济决定,而流动性则深受海外市场的影响。
根据海通证券的测算,中资企业占港股中资股总市值超过70%,占主导地位;
在交易额上,内地资金成交额占比在 13%左右。
港股的格局和情况,让国际资本可以在“金融”和“科技”两方面给我们轻松制造麻烦。2020年3月23日美股、A股和港股同步见底,随后港股开始向上爬坡,但这样的良好趋势正在形成过程中,却于2021年被终止了。
今年道指和沪指亦开始下跌时,恒指开始加速杀跌,特别是10月份的时候,表现更是极致,道指大涨逾12%。“这背后没有资金在做空是说不过去的,只不过由于港交所持股数据无法穿透至投资者,所以暂时不清楚究竟是哪些机构在做空罢了”, 深圳市照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耀在媒体上公开表示。
除了可以通过复制2008年金融危机的方式在资本市场进行收割之外,对于中概股回流以及国内创新科技公司放弃美国市场考虑在港股登陆的实际情况,美国财团出于 “美国的政治正确”的考虑,也在退出港股市场。
中信证券研究部海外策略组发布报告指出,8月以来中美关系是港股最大的拖累。其中,美国对中国科技医药等企业限制政策方面的风险,叠加美联储货币紧缩担忧,是近期压制港股市场情绪的主因。2022年三季度以来,港股市场上外资流出已经超过1000亿港元。
PAC投资公司曾公开表示:
“从本质上来说,国际资本市场是同样的机构投资者在不同交易所、用相同规则在做交易。纽约和香港,性质完全一样。如果认为风险过大而不能投资,在纽约上市,国际机构投资人不能买,那么去香港上市,国际机构投资人同样不能买”。
03 香港押注特专科技“独角兽”
对于港股所面临的问题及其目前在资本与科技的重要作用,香港政府方面不仅制定了多项金融和股市改革措施,而且希望通过资本、人才、科技三者的有效联动,用科技创新带动资本市场和经济的繁荣。
10月19日,中国香港交易所全资附属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刊发咨询文件,建议扩大香港现有上市制度,允许特专科技公司来港上市,并就此征询公众意见。
特专科技行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食品及农业技术等五大行业。
很多人将“咨询文件”中的“吸引无盈利、无收入科技公司上市”划上了重点。
对此,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港股希望放宽上市要求的科技企业应该是那些“有独门绝技”、硬实力科技初创公司,并满足香港主板市场上市的一些基本要求,暂时未实现盈利的企业。
此外,《施政报告》还提出,特区政府正在构思活化GEM(创业板),为中小型及初创企业提供更有效融资平台,继续与内地商讨更多互联互通扩容方案等关于资本市场的改革方案。
除了加快资本市场改革,为资本提供良好的退出通道外,香港近两年加大了在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孵化上的投入。
过去两年间,香港本地劳动人口流失近14万,多个行业正面临人力短缺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香港也计划推出一系列“抢人才”政策:
包括成立人才服务窗口、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放宽“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取消“优秀人才入境计划”配额、优化“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延长工作签证年期,并将退还符合资格外来人才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所缴纳的印花税。
在科技孵化上,香港将注册成立政府主导的“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从未来基金中拨款300亿港元设立“共同投资基金”。
其中生物科技、人工智能、金融科技以及先进制造等科技创新领域将成为引进重点方向。
据统计,1999年6月,特区政府注资50亿港元成立“创新及科技基金”,这笔基金的支出随着香港科创水平发展水涨船高,由2013—2014年度的逾7亿港元,增加至2020—2021年度约48亿港元,增幅近7倍。
过去5年中,香港在科创发展上投入逾1500亿港元,循八大方向推动科创进阶,包括增加研发资源、汇聚科技人才、提供创投资金、加强科普教育等。
此外,作为香港两大科创旗舰——
“香港科学园”以及“数码港”,初创企业入驻数目从2014年的1000家,上升至2021年约4000家。
同期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于香港初创,更由12.4亿港元大幅增加33倍,超过417亿港元。
2021年11月22日,“香港独角兽榜单 Unicorns HK2021”正式发布,一共有18家香港基因的相关企业入选,货拉拉、大疆创新、固高科技、商汤科技等知名品牌均在其中。
“创新科技是激活香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会聚焦吸引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以及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产业的优秀企业和人才落户香港”。
李家超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未来五年吸引不少于100家具潜力或代表性的创科企业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包括至少20家龙头创科企业,为香港带来过百亿元的投资,并创造以千计的本地就业职位”。
乘着香港迈进由治及兴这个关键时刻,着力发展香港的创新科技事业,并且把握时机,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汇聚香港才是香港新一轮腾飞的重要基石。
对于严峻的国际科技和金融市场竞争环境,香港只有在“资本+科技”这条路上跑的更快,才能搏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